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重逢王耀武:假外交大臣说我十天能出去被他骗了七年
时间: 2025-06-22 19:17:17 | 来源: 球王会注册
1957年10月后,沈醉从重庆战犯管理所被转移至北京的功德林高级战犯管理所。在那里,他住在一个大通铺上,而他旁边的床铺上躺着一位鼾声震天的胖子,这位正是蒋军第十二兵团第十军军长覃道善,他在淮海战役中被俘。沈醉回忆说,由于旁边的鼾声像雷鸣一样震耳欲聋,他整夜没能安睡。第二天一早,他还没完全清醒过来,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大声喊着“起床!起床!”
督促大家起床的人,正是沈醉和戴笠的共同朋友——王耀武。沈醉回忆道:“我和王耀武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在上海认识的,那时他是(七十四军)五十一师的师长,负责守卫上海附近的罗店。我当时是军委会战地随军调查组的组长,主要在罗店和浏河地区活动,经常去王耀武的师部。后来,我调入了军统局工作,而他的职位逐渐上升,每次去重庆见老蒋时,戴笠总会请他吃饭,这时我也有机会和他接触。”
王耀武比沈醉先到功德林几个月(高级战犯集中管理从1956年1月开始,直到1957年末才完成),但他的到来时间却比晚了七年。王耀武是在1956年才来到功德林,而他们在这里重逢时,两人都感到十分惊讶。王耀武原以为早已在七年前就被释放,而则以为王耀武因为功勋卓著,早已离开了“山东官教导团”。
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“山东官教导团”的含义。这一个地区其实就是一个专门为被俘的蒋军军官提供改造的场所,意思是“被解放的蒋军军官在这里接受改造”的地方。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的在淮海战役被俘后,首先被送到徐州,随后被送到山东潍坊,而在那里迎接他的,正是当时曾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和省保安司令的王耀武。
在《口述自传》中回忆道:“我到达时,王耀武早早在门口迎接,他拉着我的手说:‘哎呀,你也来了!’接着,又有七八位中将级别的官员走出来。” 那些中将们见到中将,彼此眼里泪光闪烁。王耀武在山东官教导团时曾写下的那副对联,我们在电视剧《特赦1959》中有所看到,实际的内容略有不同。王耀武在对联中用“解放”来强调其身份,所写的对联“早进来晚进来,早晚进来,先出去后出去,早晚都得出去”不仅体现了王耀武的思考,还与的一次谈话有着密切关系。
在山东官教导团期间,王耀武、等高级战犯住在一个独立院落中,院子里他们的生活基本自理,每餐都有肉菜,此外他们还能自己烹饪食物。院中纪律严格,但他们贴身携带的金条、银圆和钞票仍旧能用于购买物品。王耀武、等人甚至自己安排伙食,负责做湖南菜,王耀武则负责打水、洗锅、刷碗。一天,王耀武在打水时,看到四下无人,便悄悄问:“你与国防部的人很接近,听说我被俘后,叫我在电台上讲几句,不知道南京方面是否有什么反应?”回答道:“有反应,老蒋听到你的广播后,直接把收音机砸了,骂你是软骨头!”
王耀武听后大吃一惊,目瞪口呆,手中的水桶“啪”地一声掉进了井底。这番话让王耀武久久没办法恢复,几天精神萎靡不振,直到某一天,他突然心血来潮,提笔写下那副有些自嘲意味的对联挂在墙上。看了看,也不由得笑了出来,并在墙报上写了一首诗:“痛惜江南飞落英,大江百万渡雄兵。可怜玉石狮儿在,国府门前月不明。”
尽管在山东官教导团的日子里,已有所转变,但由于他倔强的性格,始终没完全低头。他一直觉得自身没有背叛,在军统工作时,他与日伪特务搏斗,后来在淮海战役中,他还保护了七名被捕的武工队员。的转变并没有使他想象的那样顺利,周总理也没能及时安排他的释放。
与此同时,王耀武也觉得自身很快会被释放。两人都误信了一位名叫张燕卿(有时也自称谢介石)的伪满“外交大臣”。这个自称的“外交大臣”,实际上不过是一个来自徐州的江湖术士,他趁着优待战犯的政策,以“漏网之鱼”的身份,享受着的待遇,甚至伪装成重要人物,最终让王耀武和误认为自身能很快获得释放。
直到1956年,王耀武进入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,两人终于大吃一惊:“你也来了?”“你怎么还在这里?”他们终于意识到,自己被那个伪“外交大臣”愚弄了整整七年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