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儿女听后求助政府:查查27、81、241
时间: 2025-02-14 12:38:20 | 来源: 球王会体育首页
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2020年,正值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,安徽蚌埠怀远内的一个普通小区来了一群特殊的人。
他们分别是怀远当地的领导和第27军的领导,而他们皆是为了一名痴呆老人而来。
“咚咚咚”,敲门声响起,宋良友老人在儿女的搀扶下打开家门,看见门外穿着军装的27军领导,老人颤颤巍巍地抬手,敬了一个因年老而变得不太标准的军礼。
在事情发生前,儿女都不太清楚父亲宋良友从军的经历,只知道他是一位勤恳、敬业的煤矿工人,珍藏了一个沉甸甸的铁盒子。
此时,看到众多领导特意来到家里拜访,儿女们才真正意识到父亲在国家的分量,也更加意识到父亲的铁血军旅生涯的辉煌。
宋良友老人埋藏的荣耀是怎样被发现的?他有着什么样的经历?而他为什么选择回归平凡?
工作人员如往常一样根据名册前往退伍军人家中进行信息采集,前几个采集人员都十分地配合,一下子便把工作人员所需要信息全部提供完毕。
“27、81、241…….27、81、241……”宋良友老人目光有些木讷地看着面前的茶几,嘴里反复念叨着一串神秘数字。
无论工作人员怎么询问,宋良友老人就是不提供自己的信息,而是喃喃地重复着这几个数字于是工作人员把目光投向老人的儿女。
“父亲因为患上了小脑萎缩,记忆大部分缺失,连我们也不认识。”老人的儿女解释说。
“您等一下,我们有事还想拜托你。”老人的儿女们叫住了工作人员,眼神中写满了渴求。
工作人员会想起刚刚登记信息时的场景,觉得这三个数字确实存在蹊跷,于是他便欣然地答应了老人子女们的请求,准备去档案室里一探究竟。
果然,伴随着档案查略的不断深入,这串数字的神秘外衣被拨开,一个惊天的秘密被公布于世。
子孙满堂的场景,没有给他们带来好的生活,反而多一张嘴吃饭,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地雪上加霜。
他们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,为了不让自己早早地命丧黄泉,年幼的宋良友只得跟随村民躲进深山。
他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甚至还帮村民劈柴做饭。这让宋良友的内心不由自主地想要和他们在一起,认为跟随他们一起打仗,就能取得胜利,然后跟乡亲们一起过上安逸太平的日子。
当他向八路军提出想要加入部队的申请时,八路军的领导却因他年纪太小而拒绝了他的请求。
宋良友也尝试过软磨硬泡,却还是被八路军给拒绝了。无奈的他只好等待自己成年,可是等到他成年的时候,日本已经战败投降了。
1949年,终于在辗转多次打听八路军的下落后,宋良友找到了机会,加入了,为人民的好生活而战斗。
1950年,朝鲜战争爆发,激烈的战火一直烧到了鸭绿江旁。在坚决反对霸权主义思想的指导下,宋良友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军团奔赴朝鲜。
27、81、241这三个数字,27军81师241团也从此伴随了宋良友整一个军旅生活。
10月的鸭绿江已经是大雪纷飞的时节,由于第一批入朝,大家没什么经验,物资准备得也不充足。
宋良友和战友们身上只穿了一件南方的棉衣,在行军的过程中,手脚早就被冻得麻木,连弯曲手指扣动扳机都是一个大问题。
而他们所要奔赴的地方是气候更为恶劣的长津湖,他们的对手是美军的强步兵团“北极熊团”。
“要在这里做好埋伏,给美军致命性打击。”接到上级的命令后,宋良友和队友们毫无怨言地匍匐在新兴里的白雪中。
为了不被狡猾的美军发现行踪,宋良友和队友们只能靠身上仅剩地干粮维持生活。在这六天时间里,他们一口冻梨一口白雪,战友们却一个接一个因为冻伤和饥饿变成了人形冰雕。
终于他们等来了机会,当美军出现在雪地视野中的时候,冲锋号角的声音再一次鼓舞了大家奋起杀敌的决心。
但宋良友的手毫无知觉,甚至摸不到扳机在哪,看着美军即将走出自己的射击范围,他着急地把手放到自己的嘴巴里暖一暖,随即直接一发子弹便送走了美军。
凭借着自身装备的先进性,美军对着志愿军就是一顿狂轰乱炸,正当他们以为志愿军早被扼杀在炮弹的烟雾中时,一个身影却抱着冲锋枪撕裂了浓烟。
这个身影就是宋良友,他带着失去战友的悲愤和保全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,毅然而然地冲向了美军。
双方猛烈的炮火交错着,鲜血将土地染成了暗红色,但是志愿军依旧没有退缩,反而步步紧逼美军驻地。
突然,一发炮弹在宋良友身边炸开,强大的冲击波将宋良友震飞几米远,他的杯重重地撞在了树干上,腹部被树枝开了一个大大的窟窿。
他在重伤下失去了意识,只有他的血一滴又一滴地滴落在地上,绽放出一朵又一朵殷红的花。
“我要回战场,我还能再战!”苏醒后的宋良友嚷嚷着要回到部队继续战斗,但他的首长拒绝了他的请求。
“这是命令,你是军人,必须要服从。”为避免宋良友逃跑回部队,首长特地对他下达命令,要求他配合医生的治疗。
“我们胜利了!”长津湖战役取得胜利的喜讯传来,宋良友一遍又一遍地询问着这一条消息是不是真的,在得到大家一致的确定后,他红着眼眶说着:“好啊,我们胜利了!”
组织为了表彰宋良友在长津湖战役中的英勇作为,为他颁发了一等功和“战斗英雄”的称号。
1951年,我军在“三八线”发动反击战,此时的宋良友的伤势并未痊愈,但他实在是不愿在医院听着战友们奔赴前线作战的消息。
于是他冒着违背军令的风险回到了自己的部队,在征得首长同意之后,他再次拿起武器奔赴前线。
虽然战况已经明朗了,但这次战争依旧是惨烈,宋良友更是穿梭在生与死的交界处。
5月26日,宋良友所在的军团接到命令,在隋克荣的带领下,在南边狙杀美军。
而他们遇上的美军个个都是精锐,他们不甘就这样被志愿军剿杀,于是奋起反抗,对志愿军进行包围,准备同归于尽。
接连不断的炮火,让全世界变得暗无天日,宋良友却将烟雾当做自己的掩护,成功带着自己幸存的队友借着地势完成突围。
5月27日,宋良友带着队友与隋克荣汇合,但他们在汇合的时候发现,活下来的只有他们五个人。
1953年,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完美的胜利,宋良友也终于能够回到自己的祖国。
1955年,宋良友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活,回到了自己的家乡,也把自己的所有荣誉装进了铁盒子。
履立战功的他原本可以靠着勋章给自己谋一个好职位,但是宋良友却默默地成为了一名砌砖工人。
三年后,淮北烈山矿需要人手支援,在大家纷纷不愿放弃已稳定的淮南矿场生活时,宋良友再一次挺身而出,前往淮北矿场支援。
初到淮北的宋良友时常听不懂当地人在说什么,全新的机器和复杂的使用方法又是不得不需要攻克的难关。
宋良友一时感觉自己像是把自己逼上了绝路,但是一想到自己在战场上都不怯懦,他就立马放弃颓丧的想法,积极学习怎么样操作这些器械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成千上万次的摸索和学习中,宋良友成为了有技术的优秀矿工。
他也不吝啬自己所会的技能和知识,积极地向自己的工友们传授,因此他赢得了一大批人的喜爱与尊敬。
“他很有耐心,也不对我们发脾气,因为他教我们好技术,我们每次采矿量都排在前头。”
1961年,宋良友同往常一样带着徒弟和工友们进行煤矿试采活动,但一股刺鼻的味道让宋良友顿时警惕了起来。
他立刻让大家停止了采矿工作,用鼻子仔细了闻了一闻之后,发现这是瓦斯泄露。
于是他立刻冷静地指挥大家撤离,等到他们弯腰来到巷道口时,身后的撑木已经摇摇欲坠,更有碎石不断从上方滚落。
宋良友却依旧临危不乱,他一边安抚着大家的情绪,让大家保持安静,以免大声地喊叫加速矿洞的坍塌,一边又指挥大家爬上链扳机脱身。
最终大家成功地来到地面上,他们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,背后的冷汗早已浸湿衣服。
后来,为了奖励宋良友在塌方事件中的英勇作为,矿场的领导奖励了他许多的粮票。
大家都很不好意思,因为要不是因为有宋良友,他们纷纷葬身在这次意外事件中,哪有机会再去吃饭?
但宋良友却执意往他们口袋里塞,还说:“你们受了惊吓,该多吃点补补身体。”
在受到父亲的影响下,宋良友的大女儿宋华也想进入烈山矿场工作,但是她对自己不存在十足的把握,于是想借自己同父亲这层关系,让组织多关照一下。
听到女儿的这个想法后,宋良友一改平时温和的语气,严肃地跟女儿说:“不要搞特殊,要靠自己去争取。”
1984年,宋良友结束了自己的务工生涯,却没有一个人发现他曾经是一名军人。
然而祸不单行,2015年,宋良友因突发脑血栓住进了医院,虽然抢救及时捡回了一条命,但他却从此高位截瘫。
但他不愿意忘记曾经在朝鲜的那段艰苦卓绝的金戈岁月,于是他时常重复着“27、81、241”这三个数字。
在查明真相后,工作人员再一次来到宋良友的家中,在跟宋良友的儿女说完这一段壮阔的历史时,他的儿女们无不惊讶地张大了嘴巴。
他们清楚自己的父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,却不明白他们的父亲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。
宋良友虽然没有用语言回复他,但是他唱起了当时横跨鸭绿江时的战歌,那是证明他还记得的最好的证明。
他不畏战场的凶险,不畏求知路上的险阻,还不会用自己曾经的荣誉去给子女们搞特殊,他言传身教地告诉自己的孩子们。
宋良友是诸多战士的一个缩影,因为种种原因,有些战士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,但是他们同样可以让我们牢记。
在仰望蓝天下自在飘扬的五星红旗时,请一定要铭记——世间从来就没容易,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