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刑场是礼堂反动派的枪声是礼炮”一对烈士恋人悲壮婚礼誓言
时间: 2025-04-26 18:31:39 | 来源: 球王会注册
1928年2月6日,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,本应是一个喜气洋洋的日子,广州红花岗却阴云密布,这一天,两名年轻的员,在这里被杀害了,失去了本该绽放青春活力的生命,翻开我党革命烈士牺牲前的画卷,这也是最为悲伤的历史!
然而,当这两名员,被押赴刑场的时候,围观的群众都被他们新婚宣言震撼到了,这一男一女两名年轻人,在刑场上举办了一场最悲壮的婚礼。新娘抓住最后一次机会,说出了那段感人肺腑,催人泪下的话:
我们就要举行婚礼了,让这刑场作为我们新婚的礼堂,让反动派的枪声,作为我们新婚的礼炮吧!
新娘陈铁军24岁,新郎周文雍23岁,假扮夫妻共同工作几个月,直到枪口下慷慨赴义的那一刻,才将埋藏在心底的感情,表达出来。这段历史一度被传为佳话。
笔者在这里,就来还原这位新娘-陈铁军,一位革命女烈士短暂而又悲壮的一生!
陈铁军,原名陈燮君,1904年生于广东佛山,一个华侨商人家庭,在她15年那年,她迎来了五四运动的浪潮,1919年,五四运动浪潮席卷整个中国。
很多青年学生,从广州来到佛山的大街小巷,进行宣传。15岁的陈铁军,拉着比她小四岁的妹妹陈燮仪,经常去街头听演讲、看传单。看到这些女青年站在街头,手拿小旗帜,大声呼喊反对帝国主义,反对封建主义,提倡男女平等,提倡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时,她们的活力和激情。
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青春懵懂的陈铁军,从此在她的思想上种下了,我要自由,我要平等,我要想男孩子那样进学堂读书的种子。她不甘心一直圈在家里面,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。
1920年,陈铁军的父亲,将她送到了华侨创办的季华女子小学,接受新式教育。在这所学校,她是第一个领头剪短自己的头发,穿着短袖参加体育锻炼。
然而,新观念和旧观念的斗争,远不那么简单,旧时代的家庭观念,父亲只是想让她去开开眼界而已,从没希望她从此能改变什么人生命运。
父亲在临终前,就给她定了一门娃娃亲事,男方是姓何的一名富家子弟,可是,陈铁军连小学还没毕业呢,就被男方那边催婚了。缘由:却是男方的老爷子病危,需要娶新媳妇过门来冲喜。
这样的婚姻,没有一点感情基础,不是陈铁军想要的。为了不向封建礼数妥协,陈铁军就向大哥求救,谁曾想,大哥根本就不理会陈铁军此时的想法。
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,这在当时的旧社会,那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。面对封建礼数和家庭的压力,陈铁军迫于无奈,再三思考后,最后还是答应了何家。答应之前,陈铁军提出了两个条件,何家必须得满足。
条件提出有两点:第一,父母重孝在身,只能拜堂,不能洞房。第二,拜堂后,要继续回家读书。
几经周折,陈铁军嫁入了何家,显而易见,她是迫于无奈之下,使出缓兵之计。一心就想完成学业的陈铁军,在与何家少爷举行婚礼的第三天,便又如愿地回到学校读书去了。
只是在前两年里,逢年过节去婆家行个礼什么的,接着又回学校了。然而,好日子终究不长久,总归到头那天。从季华女子小学毕业后,顶不住何家的催促,不得不回到婆家当起少奶奶。此时的陈铁军就如笼中之雀,是多么的渴望外面自由自在的生活。于是,她想着去说服丈夫,跟她一起到省城读书,却发现了自己丈夫是妥妥的纨绔子弟,根本就是不思进取的那种。
陈铁军不想再这样平淡地度过后面的余生,她下定决心,毅然冲破封建礼数的束缚,她要继续上学,去寻找属于自身个人的自由之路。然而,她的至亲哥哥嫂子,却对她声明,按照家族规定,你已经是何家的媳妇了,我们以后不会再供养你,你升学的学费只有自己想办法。
俗话说得好,没钱寸步难行。要想出门求学,必须要有钱才行,陈铁军只能将自己的首饰和衣物变卖掉,换成钱以后,果决地离开佛山,来到了广州。
这张照片,是陈铁军在广州私立坤维女子中学时候的毕业合影。照片当中,第一排左边第二个就是她。凭借自己的努力,1923年,她顺利通过了插班考试,进入了这所女子中学,开始了她的学业生涯。
进去之后,没过多久,她发现,坤维女子中学。是一所专门为贵族小姐,大家闺秀开办的学校。校长是个守旧派,经常向学生灌输帝国主义和封建思想,完全违背了陈铁军只身来广州求学的初衷。这使得渴望进步和解放思想的她,感到十分的失望和苦恼。
正当她感到彷徨的时候,一个人出现了,那就是她的语文老师谭天度,给她指明了前进的方向,谭老师是一名员,他积极向学生传播新思想,新道理。经常和学生们一起,谈论国家大事,妇女解放。
从谭老师那里,苦闷彷徨的陈铁军,了解到了,看到了个人命运,是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的。自己婚姻的不幸,也是千万中国妇女共同的不幸,要砸碎这个旧的体系,就必须要革命。
1925年5月30日,上海爆发五卅惨案,反帝运动风潮迅速波及全国,陈铁军不顾学校的规定,逮着同学们冲出学校大门,参加,却遭到了沙基租界的英,法军队血腥,队伍被军队开枪疯狂扫射,造成流血惨案。
血的教训,让陈铁军第一次意识到,革命不是天真的幻想。一种神圣使命感,在她心里油然而生,她决心向中国靠拢,那年夏天,陈铁军考进了中山大学,从此,她更积极参加我党领导的各种社会活动,自觉到工人的队伍里接受锻炼。
到手车夫工会,劳工子弟学校教书,到罢工工人家属中去工作。跟她们一起打草鞋,缝衣服,支援北伐大军。
这本珍贵的连环画《刑场上的婚礼》一书中,有这样一页,画面 当中的陈铁军面对党旗,举起右手,正在宣读誓词。没错,经过严格的锻炼,1926年4月,陈铁军在鲜艳的党旗面前,庄严宣誓加入中国。
也就在这样一个时间段,她把自己原先名字当中的,“燮君”两个字,改为了“铁军”。表示跟从前的自己决裂,决心要把一切献给党的革命事业,加入后的陈铁军。因为表现突出,不久后被选为中山大学文学院支部委员,以及中山大学党支部委员。
当时为了支援,省港罢工工人,组织义务献金运动,陈铁军就省吃俭用带头捐献,并街头积极宣传,与此同时,她积极参加劳动妇女运动,被选为广东区委妇女委员。“广东妇女解放协会”秘书长兼第三届委员等重要职务。
然而,正当她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时候,陈铁军突然只身回到了老家佛山,并且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1927年4月15日,反动派在广州发动了“四一五”反革命政变,凌晨,大批军警对组织的活动基地,实行大搜查,全城处于“之下”,为了躲避追捕,陈铁军翻越院墙,撤离出了学校,然而,好不容易逃出学校的陈铁军,并没有立即逃走,而是辗转到广州市柔济医院,通知撤离。
将安全护送到去上海的港口以后,陈铁军才秘密逃回佛山,躲避追捕,由于不敢暴露自己的行踪,广州党组织也遭到了破坏,她与党组织暂时失去了联系。
1927年8月,陈铁军终于接到了广东省委的通知,与党组织恢复了联系,并再次前往广州,接受一项新的任务。
“为工作需要,组织上决定派你,和另一个男组织一个家庭。对外,名义上是夫妻,其实就是他的助手和交通员。”
陈铁军接到这个任务,很是犹豫,毕竟女,尤其是与不相熟的一个男子,共处一室,有很多的不方便,难免会惹来别人的闲言碎语。
一向为革命义无反顾的陈铁军,对这项任务充满了顾虑。犹豫了一会儿,她还是和组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:
“我给那个做助手和交通员也没问题,就是不做假夫妻不行吗?装个女佣人那也行啊。”
组织派来那个人笑了笑,摇了头说:“现在市面上不大安宁啊,私人出租房子,一律非眷莫问。没有女眷的单身汉,很难租到房子,即便是租到了,也会造成警察的怀疑。”
说话之余,旁边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脆生生地说:“阿姨,干嘛发愁呢。”小女孩的母亲就赶紧过来说:阿燕,大人们在谈正事呢,别打岔。”小女孩边看着陈铁军,嘟囔着小嘴,边被她母亲一路,恋恋不舍拉进了内屋。
陈铁军看着小女孩的离去,转过身来,毅然地说:“我服从组织上的安排,那个人是谁呀。” “他叫方一德,是省委负责工运的领导。”
这张照片,就是化名方一德的,正是周文雍。也就是在这时候,陈铁军和周文雍的故事,缓缓地拉开了序幕!
经过党组织的周密安排,陈铁军和周文雍两人,便在一家茶楼相识了彼此。从此以夫妻名义为掩护,在广州租下一套房子,建立了地下市委机关。并展开秘密革命活动。
在这个新组建起来的“家庭”当中,陈铁军和周文雍从始至终保持着纯洁的关系。对于富裕家庭出身的陈铁军而言。穷学生出身的“丈夫”,那种忘我的革命精神,不知不觉间慢慢就吸引了她。不过这一切革命之外的情感,都在激烈的革命斗争当中,给压抑了下来。
1927年11月,汪精卫与陈公博等人,扮成“新”,表面上鼓吹民主,自由。假装与合作,实际上借机笼络人心,欺骗群众,为了拆穿汪精卫的真面目,周文雍组织数千名失业工人,在汪精卫的官邸“葵园”门前,抗议喊口号,要求释放被捕工人,恢复工人的工作。
汪精卫恼羞成怒,派出大批军警,周文雍为了掩护群众撤离,受了重伤,和30多名工人一起被捕。然而, 周文雍虽然被警察逮捕,并未暴露真实身份。
于是,陈铁军想出了一条营救周文雍的妙计,用红辣椒粉炒饭,在送饭探监之时,塞进了一张纸条给周文雍:规定他不许喝水。这些辣椒饭,周文雍吃了几顿之后,就不得了了,发起了高烧。
狱警不得不请来医生,给他看病,警察头子询问病情,医生说他必须赶紧带到医院治疗,伤病很严重。监狱这边怕引起更多的麻烦,只好同意,不得不把他送进医院,而早已有准备的陈铁军,就乘机把周文雍从医院给救了出来。
虽然周文雍已经回到了家里,但因为在牢狱中受刑而负了伤,必须在家里休养,在最近一段时间里,陈铁军像一个真正妻子那样,日夜照顾着周文雍,真所谓患难见真情。感情的涟漪再一次在两人的心底,掀起了波澜。
可是,革命的信念,扎根在他们的心里,为了光荣的革命事业,这薄薄的窗户纸,彼此间都没说破,选择对感情保持沉默。
1928年春节期间,根据广东省委的指示,要在广州发动一次,名为“春季骚动”的宣传攻势,也就是在广州的公共场所,繁华街道散发革命传单,想借此告诉广大的人民群众,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,但是,革命并未停止。
然而,原本进展很顺利的计划,在1928年大年初五这一天,因为叛徒告密,军警前往秘密联络点,对陈铁军和周文雍实施抓捕。大夜晚,特务们闯进他们住处,一个特务手拿着枪,凶狠的问屋里的陈铁军:“周文雍在哪。”
陈铁军淡然的回答:“这儿没什么周文雍。”“别耍滑头”,陈铁军枕着双臂,来到窗台,“我丈夫方一德,五天前就到南洋去了”。
这时,周文雍从远处路上走回来,陈铁军一眼就认出来了,这时的陈铁军神情充满了紧张,特务们看到她的神情不对,赶紧走过来推开陈铁军,而特务们怕打草惊蛇,把窗台搬开的盆栽,又重新搬回窗台。
突然,陈铁军灵机一动,果决的把盆栽推下了楼,听到盆栽摔下楼的动静,周文雍正要推开家门的手松开,带着警觉的目光看了一眼地上破碎的盆栽,立马意识到家里出了状况,想转身离开。不幸的是,还是被埋伏在附近的警察逮住了。
看着黑洞洞的几支枪口对准了他,反抗了几下,无奈还是敌不过,最后停止了挣扎。被逮捕之后,警察首先把注意力,放到了周文雍的身上。警察局局长亲自提审,但是周文雍在威逼利诱下,毫不动摇,警察使尽毒刑,全都白费。
于是,他们把陈铁军带到宪兵部的一间舒适的小洋楼里面。对她说:“你是千金大小姐,又是大学生,何苦跟着去受罪呢。只要你声明脱离,你就自由了。”
没想到的是,陈铁军带着藐视目光,看着他们说:“我是一个光荣的员,就是要把你们这群卖国贼给埋葬。”由于得不到一丝线索,反动派彻底被她激怒了,反动派的所谓法庭,宣判他们公开处决。
当敌人问周文雍,临死前有什么要求时,周文雍要求和陈铁军合影,这张珍贵的照片,就是周文雍和陈铁军在铁窗下的合影。也是他们流传下的唯一一张照片。
因为心中有爱,当他们面对死亡的时候,竟然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,和最为凄美的浪漫爱情。
1928年2月6日下午,被押赴到了东郊红花岗刑场,沿途戒备森严,但是,闻讯赶过来的群众,站满了马路的两旁,抵达刑场后,一旁的军警把陈铁军拉开,拔掉插在她身上标明处决的木签,又对她做最后的诱降。
陈铁军却径直回到了周文雍的身边,语气轻缓而坚定的说一句:“我们要同生共死。”然后转过身对着围观的群众,大声说:“同胞们,姐妹们,我们的血就要洒在这里了,我要向大家宣布,我们要举行婚礼了。让刑场作为我们新婚的礼堂,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新婚的礼炮吧!说完,两人互相凝视着彼此,有宽慰,有柔情。这些情绪都在彼此眼里。
围观群众中,小女孩阿燕和抱着她的母亲,也在其中。小女孩在母亲怀抱里,哇哇的哭了起来,女孩的母亲带着悲切的眼神望着陈铁军,无语凝噎。
陈铁军满怀柔情的望向周文雍,然后把自己戴的围巾取下来,给周文雍戴上。而周文雍则是在旁边树上摘下一朵红花,轻柔的将这朵小红花,递在陈铁军手里。
陈铁军眼角带着泪花,感动的无语言表,两人互相热切的拥抱在了一起。最后,两人双双死在了敌人的罪恶子弹之下。
陈铁军,周文雍,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,产生了爱情的火花,却被他们一直埋藏在心中,直到为党的事业,献出了最后生命的 那一刻,直到他们 直面敌人的子弹时,他们才将埋藏于心底的爱情,公布于世。
在他们短暂的生命里,民族的未来,国家的前途早已经胜过了他们自己的生命,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写下了被世人所传颂的爱情史诗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